成绩查询 欢迎访问拳拳母校情历历寒窗事-----我的盱中七四届高中时光拾絮
高考倒计时
返回  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校庆专栏 > 感恩母校 感恩母校

拳拳母校情历历寒窗事-----我的盱中七四届高中时光拾絮

全文18336字2020-09-03 14:29:00感恩母校

盱中原七四届高二<3>班许保国

111111.jpg

 

1972年春至1974年7月,我在盱眙县中学读高中。30个月的寒窗生活如同胎记,给我打上一生永恒的烙印。一个个片段的剪辑,一件件往事的重映,刹那间,让我又回到那个年代……
壬子年1月,我从盱眙县五七学校(七年制“帽中”,现盱城城南小学)初中毕业,“中考”后,全班41人中22位同学升了高中,我的幸运人生由此拉开帷幕,梦想也由此点亮。

我们这届,第一学期有三个班,<1>、<2>班是盱中本校初中毕业,都学过英语的。我所在的高一<3>班73人,为盱城学校初中毕业及外地转学的“混合班”,没有任何英语学习基础,不过,县选招的体育特长生如女排苗子何玉明、朱凌凤、王月华等放在我们班,加上石伟、徐乾等篮球健将,那时候高一<3>班成了盱中“大球”强班的代名词。一学期后我们班分为高一<3>、<4>两个班,我仍留在<3>班,1973年2月随升高二。按原学制应七三年寒假毕业的,恰遇学制调整延至七四年夏季毕业,我们这届也就成了70年代读书时间最长的盱中高二学生。
二年半的高中生活,我是从问“卿”开始的……

一“卿”之囧心不安,三易老师绪难平

高一开学,语文第一课是《毛主席关于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个条件》,这是毛主席针对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把“和平演变”图谋寄托在中国第三代或者第四代人身上的荒谬理论而写的。Y老师课讲得不错,她布置的课堂作业是写出课文时代背景。我做作业时国务卿的“卿”字不会写便举手示问。Y老师试写几遍没写出来,便要我下课后到她办公室查一下字典。我刚要坐下,教室里顿时嘘声大作,Y老师被囧得瞠目结舌,我难堪的坐也不是,站也不是。下午上课前,班主任李广义老师把我叫去训了一顿,现在回想起来,内心里仍有些许不安。过了几天Y老师换为L老师,我仍心有余悸,因为她俩都是上届学生留校代课的小姑娘。不久,又换成中文科班出身的郭奇兰老师,郭老师认真严谨,不苟言笑,可是偏偏是在她的课上还闹出了个“笑话”:老师课前点名:“赵玉明”!话音刚落,一男一女两个赵玉明站起同声答:“到”!全班哄堂大笑。以为是学生“恶作剧”,老师当时就气得变了脸色。其实,这两人确实同名同姓,女生赵玉明是原城南学校的,男生赵玉明是原耕中的,弄清原委后老师再点名时便改称“女赵玉明”、“男赵玉明”,大家都觉得挺别扭的,过了几天班主任李老师大笔一挥,干脆把男赵玉明改名为“赵志刚”。暑假前夕,祁凤娣老师接手我们班语文。祁老师是个细心地人,看到扫地的同学满头满脸的尘土,每次值日下来都像个“泥人”,很是心疼,于是她便发动全班同学拾砖块,走读生“带砖”上学,住校生校园内外找砖,几天后教室就铺满了砖。这样,我们第一次坐在了砖铺地坪的教室里上课,那种劳动所得的感觉甭提有多幸福了。

3.jpg

英语学习糗事多,师生相处真情显

我们班同学都没学过英语,校教导主任兼外语教研组组长张其采老师对我们教得特耐心。初学英语我觉得难,屡屡被课堂提读,发音不准常引来同学咝咝发笑。有一次,张老师走到桌前看到我在英文下注汉字标读音,很生气的把我英语书拿到讲台上亮相,说这是我“读音不准”的根源,学英语方法不对,我被臊得忸怩不安,但这一次洋相却彻底改变了我英语学习方法,让我受益终生。平心而论,老师们虽然抓学习很严格,但对学生的生活也很关心。教数学的李广义老师知道我家境困难,就把自己在大学时印有“上海师范学院”字样的几个本子送给我用,我很珍惜,直到毕业20多年后还保存着一个本子作为留念。赵玉明同学母亲患胃病怕冷,教语文的祁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帮她母亲织毛衣。那个时候,很多走读生在学校吃顿饭是个奢侈的事,七二年冬的一天,大雪封路,中午我没回家,被住在校内的张其采老师看到,硬是拉我到他家吃饭,在老师家里我平生第一次吃到“烧麦”,那种余香满口的感觉至今还让我回味无穷。1973年升高二,教育界接连发生河北中学生“张玉勤之死”、北京小学生“黄帅日记”、辽宁张铁生“交白卷”等事件,受其影响,很多地方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变得颇为复杂与微妙。但是我们盱中没受影响,师生相处融洽,学习氛围浓厚,晚上住校生自习,教室里灯火通明,期间不时有老师悉心辅导,我们走读生在家也知道努力自修,一刻不敢放松,常常学到头十点钟,因为抬眼处,总是感觉到有老师在凝神注视着自己。

学工时代苦乐伴,艰辛岁月记忆新

遵照毛主席“五七指示”,学文、学工、学农、学军、学政治,我的高中生活一下子变得“多姿多彩”。高一《工业基础知识》简称《工基》课,到了高二换成《物理》(张佩修老师教)、《化学》(戴汇源老师教)两门课。张佩修老师教我们拆装S195(小八匹)柴油机,还教我自己动手组装超外差收音机,可以说,我对无线电的兴趣爱好就是从那时候培养起来的,身边至今还保留着一份七四年复刊的《无线电》杂志。还记得高一下学期,学校要求我们去县农机厂(现机床厂)学工3周,每个人都有分工,有的学翻砂,有的学焊接,我是学车工的。厂里工人对我们很好,走的那天师傅还特地叮咛:“今后分配工作就到我们厂来”。高二第二学期我们又去了江苏省红旗医疗器械厂学工4周。这个厂七二年“备战备荒”时从无锡市迁到盱城山口门大队二山队的山坳里,工人大多是随迁的无锡人。因离家远,我们很多学生吃住在厂里。有在血管钳车间的、有学拉针管丝的,我在注射针头车间和工人三班倒,大夜班上到早晨6点。有一次凌晨4点左右又困又饿又冷实在支撑不住,难受的我眼泪直打转。学工结束,厂里给我们印发了有《纪念》字样的小红本,这个镌刻着青葱岁月的书页是我人生的最美记忆。1973年8月8日暑假期间,我们到新投产的县红旗化肥厂做社会调查,厂革会魏主任亲自接待并介绍情况,领着我们看造气、合成等车间的生产流程,当时,被称为工人劳模的“老黄牛”刘建民师傅还在车间给我们讲“当个好工人”的体会,同学们感触很深。这些读书过程中的宝贵经历对我大有裨益,从盱中毕业后,我进大队综合厂学徒,感觉比同去的师兄弟学得快得多,4年后,因工作需要,我被调到镇农机具厂当厂长,干得也还得心应手。‍

学农生活阅历丰,上山下乡报国志

我们高一课本《农业基础知识》简称《农基》,涵盖生物、气象、农事等知识。后来熟记的“24节气歌”、“920”菌肥等都是从《农基》中学得的。当时的盱中小农场(现县二中后面),种有玉米、小麦、山芋、豆类,还有萝卜、南瓜等,以补贴学校食堂,改善师生的伙食。农场地薄缺肥,我们要从别的地方“拾粪”抬去,一次我和陈树平同学从县医院弄粪水,不小心把身上溅得臭哄哄的。有一次,高一<1>班C男生穿个花裙子,在农场萝卜地里跑来跑去“搞怪”,笑得我们东倒西歪,忘记了干活的劳累。此外,我们还要下乡收麦,每学年去的地点都是河桥公社。记忆最深的有两件事,一件是顶撞D书记。七二年五月底我们到河桥公社三元大队戴南小队,在一望无际的大莲湖收麦。一天中午,我们在驻地饭后刚小歇会儿,一位戴草帽拄着树棍的中年人大步流星来到我们中间,说要调学生下午去支援另一个小队收麦,同学们一听炸锅了,异口同声说,不去!谁让他们开始时嫌弃了我们?“是戴南队接收了我们,我们就在这里干完!”不容往下说就要撵他走。这时带队的季德兴老师打圆场说,他是D书记,县革会常委、河桥公社副书记、三元大队书记,我们这样顶撞不礼貌,可是同学们还是斩钉截铁道:不去!D书记摇摇头咂咂嘴走了。另一件是4个“调皮鬼”为改善学生伙食,晚饭后溜出去逮“田鸡”(青蛙)半夜未归。心急如焚的祁老师带我们在漆黑的旷野里四处寻找,借着萤火虫大小的手电,高一脚低一脚的在沟埂上边走边喊他们的名字。几里地下来当找到他们时,又急又累的祁老师激动地声音哽咽,身子差点儿歪倒。第二天中饭做了一大盆田鸡烧粉丝,大家美美地开了次“荤”,现在想来,老师的护“犊”之情实在是让我们刻骨铭心,直到毕业45年后的2019年8月我们去上海拜见老师,74岁的祁老师还深情地拥抱着当年4个调皮鬼之一的石伟,在场的我们无不为之动容!那个年代,我还见证了身边的同学上山下乡。毕业前夕,学校动员上山下乡,我们班石伟第一个贴出下放《决心书》,轰动很大,蔡天祥主任要求第一时间把石伟入团手续办好。这期间,由陈淮洪、张畅、黄思维等12位同学署名发起应届毕业生上山下乡《倡议书》,受到县革委会的充分肯定,县广播站连续几天播放他们的《倡议书》,极大地推动了全县知青上山下乡工作。仅我们<3>班,就有陈树平、李学章、张敏、华红、孙维华、蒋翠文等11位城市户口同学响应号召陆续下放,是啊,那个燃情岁月曾经唤起多少热血青年的报国之志!

学军训练不松懈,经验交流受益深


七十年代初,珍宝岛事件刚过,全民皆兵,毛泽东主席要求全国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,“深挖洞,广积粮”,盱中随之组建民兵组织。学校建民兵营,年级建连、班级建排。七三年初的一天,校党支部书记张杰询问我家庭情况,我当时还不知什么事。过了几天,校政工组稽士国组长宣读县直机关人武部关于盱中民兵营干部的《批复》:张杰为盱中民兵营教导员、稽士国为营长、我和高一年级的顾家龙为副营长。当时稽老师忙于校务,顾家龙刚上高中,县里安排的民兵训练及学校民兵日常活动就交我去做。重新整组后的民兵营参加过公安局“查夜”行动(晚上入户看户口本查外来人口),组织民兵(初二年级以上学生)参观盱中旁边的天台山雷达站,听部队教员讲军事斗争。我参加了县两次民兵营长集训,回校再抽空组织学生军训。一年半的学军习武留给我我记忆最深的是反坦克和打靶训练。三月份,我参加县人武部“反坦克集训班”。10天集训以珍宝岛之战缴获的苏联新型苏T-62坦克为实景,训练坦克解剖、薄弱部位研讨、反坦克原理等。参训结束后,我向校领导作了汇报,哪晓得没几天稽老师通知我,要我在校会上给全体师生讲讲反坦克和战备形势,我当时吓得哆嗦了。没办法,硬着头皮在大操场面对1500多名师生的校会,借助苏T-62坦克挂图,讲了个把小时,紧张的汗从头发梢往下滴。校民兵营有一个排的三八式步枪配置,枪和子弹标配,存在学校大会议室后边的大橱子里,我负责看管,因为责任重大,干脆有时就睡在大会议室里。七三年六月,经县人武部批准和安排,校民兵营在县城刘家港(现桃园巷)组织实弹射击打靶,高中部约200人参训。人武部一位教员在阵地检视学生的瞄准与抠扳机姿势和要领,我蹲在百米外人像靶下掩体里负责报靶(长竹杆夹纸板,按摆动样式示意中靶环数),子弹从头顶上嗖嗖飞过,心里很害怕。值得欣慰的是,这次打靶我们班成绩良好,参训22人中6人优秀,2人不及格。1973年10月26日-11月2日,淮阴地区民兵工作经验交流会召开,我是作为全地区唯一的中学民兵组织代表参会的。盱眙与会代表29人,有县委副书记刘启文,县人武部部长、民兵工作先进的公社党委书记和人武部长、县直单位民兵营长4人、大队支部书记2人。地县领导对我这个中学生“娃娃兵”很关心,照顾我边开会边自学功课。后来我感到,参加这些活动并不是我的民兵工作做得怎么好,而是说明国家开始关注和探索学校的武装工作。应该说,学军和参加民兵活动对我是有帮助的。毕业后的第二年即七五年初,盱城镇党委委任我做卫东大队(现城南社区辖内)治安主任、民兵营副营长,七六年转任营长,从队、镇基层干部一步步走了过来。


思想政治心中记,校园宣传事务忙


县革委会政工组宣传组编印的《学习材料》发到班级,内容包括马恩列斯和毛主席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语录、改进文风、马克思《哥达纲领批判》简读等。党的“十大”召开后,校领导开校会宣讲大会文件和时事政治及“批林批孔”等。我七二年五月入团,七三年(高二)初学校安排我参与文革后恢复的第一届校团委工作。班级团支部是老师的好帮手,在同学中有些威信,我们班团的工作在团支书修云芳组织下,做得有声有色。七三年三月我和高二<1>班陈淮洪、初二年级周革等盱中5名代表(含列席)参加盱眙县第七次团代会。散会回到学校,张杰书记问我:“你看过南京长江大桥吗”?我说“没看过,南京、清江(市)都没去过”,张书记笑笑没再说什么。过了几天,校团委陈士奎书记通知我填表,我才知道自己将出席省团代会。1973年3月28日-4月3日,盱眙县11位代表(包括列席的少先队和红卫兵代表,我是唯一的中学生的团员代表),由团县委书记张新华、团淮阴地委筹备组组长侍云诗带队出席江苏省第六次团代会。盱眙是南京知青吕惠珍烈士下放和牺牲的地方,大会筹备处特安排盱眙代表坐在南京人民大会堂正中间前排。大会期间,聆听了省委第一书记许世友的讲话和施兆祥的工作汇报,听取了工、农、兵英雄模范人物报告,凭吊雨花台革命烈士墓并参与了植树活动,参观了雄伟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,大会最后选举产生了第六届团省委。对于连县门都没跨出过的我,这些活动,极大地开阔眼界,回校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办“报”办广播的经历也让我记忆犹新。盱中大会议室门前水泥杆上架有大喇叭,有时播些事务性通知、找人之类,下午课外活动就开播学生稿件。油印的《盱中生活》只有报纸版面的1/4大小,为不定期校园小报,出的期数不多。对着淮河的盱中大门,过道两侧有两块大黑板,穿门而过的石板路边上的屏风墙有黑板和“报窗”,校政工组把出《黑板报》交给团委。广播稿、小报稿、黑板报稿都有编辑组承担,李广义老师总负责,我做具体协调,高二年级的陈淮洪、王启俊、吴军、王建敏,高一年级的叶红军、张正、王宏等语文成绩优秀、美工不错、字写得好的同学为骨干,大家常常是边上课、边组稿。刻钢板蜡纸、毛(排)笔蘸广告粉在黑板上抄写勾画,遇到冷天,有的同学写着画着,手就被过道西北风吹得僵硬了,握不住笔。毛笔尖冻硬了,就用嘴哈热气吹吹暖再接着写,虽是辛苦,但也乐此不疲。

时光荏苒,岁月如歌,在盱眙中学的点点滴滴成就了我未来人生的七彩梦幻,有过泪水,有过欢笑,那是时代给我们每一个人的历史际遇。“青春是用来奋斗的”,应该说,我和那个年代的所有的盱中学子都无愧于我们的韶华,都无愧于哺育我们成长的母校。今天,我已年逾花甲,值盱眙中学百年华诞之际,我谨以此篇回忆来表明我的心迹,真诚地祝愿我的母校——江苏省盱眙中学,“乘风好去,长空万里”,大展宏图,再添华章!
附:1974年7月上旬,校领导和任课老师与我们一起合影毕业照,校团委也合了影,还向我和陈淮洪赠送日记本并题词作分别留念。

4.jpg

母校,我青春期的“摇篮”!恩师,我一生中的至亲!怀揣“以盱中校友为荣”的梦想,惜别母校,开启了我人生新坦途。

感谢赵玉明以及石伟、陈淮洪、陈树平、赵志刚、尚跃贵和张则丛等七四届高中同学给予的史实补正和文字勘误。

再次鸣谢盱中赵校长和刘副书记、施永青主任及时任盱中团委书记陈士奎的鼓励和指导。

本文纯为个人回忆,不染指史料争辩。

个人简介:

许保国, 江苏省盱眙中学七四届毕业,大学本科学历。经济师。

当过队办厂学徒,曾在生产队、大队、镇办单位及乡镇和县直部门任职,2017年1月,从11年的县信访局长兼县委办副主任和政府办副主任岗位退休。

编有《信访办理程序实用公文样本集》(内部读本)、发表《平息县域群体性事件的若干思考》、《疑难信访个案分类化解初探》、《深化企业改制中的思想政治工作》等。县市政府授予过“先进工作者”、县“三等功”,获省信访系统“先进个人”等,1989年8月出席中组部《党建》杂志全国党建研讨班。

Tel:0517-88213892(办公室)
Email:10038915@qq.com
Ad:江苏省盱眙县学府大道9号苏公网安备 32083002000100号

Copyright 江苏省盱眙中学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:苏ICP备10052490号-2